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掌握自救互救 面對災害「足」安心

「7:2:1」,這是日本專家提出「自救、互救、公救」的黃金比例,面對瞬息劇變的災害,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從容。為了讓慈基會實習法師更了解法鼓山災害關懷運作模式,本會8月中於雲來寺特別舉辦「2020災害關懷及演練」,透過觀念說明、案例分享、兵棋推演,分享災害應對方式與管理知能。

有智慧地給予協助

災害關懷組專員王軍智從花蓮地震、南部水災、萬華火災三種不同的災害形式,說明慈基會處理方式;面對災害預防、應變、復原期三階段,提供相對應的服務,並以安定人心為主軸,視當地需求提供協助,而非強迫給予。鑒於災時民眾熱心捐物,往往造成物資過剩,本會在捐助物資需求評估上更為謹慎,避免造成物資浪費和現場二次災難。

災害處理沒有標準答案,需要彈性調整作法。王軍智分享,2018年8月底南部豪雨成災,基金會人員在嘉義勘災時,當地提供老人中午供餐的協會人員哭著表示,「烹飪器具都泡水了,無法煮飯,老人家一天只出來這一次,一天只吃這一餐。因為淹水,生存意識變得薄弱,又不能出來用餐,實在很擔心!」基金會評估後,立即給予協助購買爐具,讓他們順利度過此難關。

兵棋推演 掌握不同災害的應變作為

現場兵推分為線上火場逃生測驗與角色模擬Q&A兩部分,由災害關懷組組長吳慎帶領演功法師、演可法師思考討論。研究指出,掌握各種災害的自救方法,即掌握7成生存機會,透過線上火場逃生測驗,建立正確逃生觀念。在公部門未到達前,彼此互助,也能提高2成生存機率,「從自己開始,對於災害防救常識,知道的人越多了解越多,獲救機率越大。」

在互助部分,藉由模擬災時情境,實習法師學習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及領導團隊,掌握不同災害的應變作為,增進處置能力。「當義工從災害現場回來,心中產生壓力與陰影,該如何協助?」、「各地區清理家園的義工已經集結在分院了,但是現場一片混亂,您事先及當下該如何處理?」等各種實際考題,兩位法師以慈悲同理的角度分享各自想法。

擁有救災經驗將近20年的吳慎補充,部分義工在救災現場陪伴、安撫家屬,內心面臨不少衝擊與不安,以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為例,基金會當下開辦災後慰訪關懷安心課程,另外辦理為期半年的個案研討會和多場工作坊,協助義工學習面對與覺察創傷壓力,將陰影轉化為更深層的復原力與慈悲心,以找回安心。另外她也強調,義工前往災區協助,以「安全行動」為第一優先,不做不安全的事,因此事前勘災了解災區需求,對義工行前說明注意事項,就格外重要。

吳慎表示,現在環境破壞嚴重,全世界氣候異常,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,預測未來我們將面對的問題會越顯著,希望透過平日充分的準備,有能力應變各種災變,傳達善的力量,讓災民感受到社會大眾的溫暖與支持,升起希望與力量。隨著時代演變,基金會每年也因應實際狀況,調整災害關懷應變方式;發揮安定人心、陪伴的力量,成為首要。

文、圖/法鼓山慈善基金會

相關圖片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