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緬甸勘災工作日記----10/17

10.17(晴)

10月17日,一行人在清晨五點準時啟程離開「拉布達」。在緬甸除了大都市之外,各地路況不佳,許多地方都是黃泥、石子路。正因為路況不好,「修車」的景象十分常見,就連我們也不例外。

在這段前往拉布達的行程中,訪問到當地華僑李季貴菩薩。他說風災發生後初期,大家並沒有意識到災情的嚴重性,但當附近村莊的居民紛紛逃往拉布達,把縣城裡四十九間和尚廟及十多間學校擠得水洩不通時,災民從各自的村莊都帶來災情慘重的消息,大家才意識到災情的嚴重性,開始積極動員投入賑災。

季貴菩薩的岳父在風災當晚被大水沖走,因抱住水裡的椰子樹幹,沿著江邊漂流一天一夜而幸運獲救。老菩薩被救上岸時,因雙手長時間緊抱樹幹,四肢僵硬,送醫時不只前胸和後背都被樹皮和大浪打得全是傷口,人也失去意識,所幸經過一個多月修養已經復原。

季貴菩薩說賑災時甚至見到過原有一千多位居民的村莊,在風災後只剩下十幾位村民;他估計全緬甸經歷這次風災後,死亡人數約有三十至四十萬人。而且在拉布達地區倖存的水牛同樣受到嚴重驚嚇,這幾個月以來,水牛只要一下農田後不久就暴斃。

因今年災區各地海水倒灌,農田和蓄水的池塘、井水雖經過數次抽水處理,許多地方至今還是含有很高的鹽份。由於緬甸從十月起便進入乾季,大量抽水後,可能很快便要面臨飲水不足的問題。而海水倒灌也導致農作物受到嚴重的損傷,隨處可見龜裂的農田、乾枯和壞死的稻穀。當地的農漁業此次受到重創,恐怕必須經過一段時日,伊洛瓦底省才能重獲「魚米之鄉」的美名。

一趟路走下來,發現緬甸民眾是一群非常為人著想的菩薩(雖然在此地除了少數的北傳寺院,很少有菩薩的佛像)。不論在市區或鄉間,每隔幾里路,就會看到當地民眾提供的「奉茶」,讓「行走」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緬甸人隨時可以解渴消暑。

此外在這裡,您的要求幾乎都會被接受與照顧,包括因為路不好走,所以把車開到對方的車道;包括點菜時,要這樣、不要那樣……;也包括在住宿的飯店裡,架起爐子,自炊自食……。反正每個人好像都不會抱怨,也沒有一絲不悅或不耐的神情。似乎「配合」、「滿足」對方的需求就像吸氣、吐氣一樣的自然!

未來我們除了援建仰光近郊的二所學校外,同時希望在沿海的重災區,特別是一百戶左右,幾乎沒有甚麼外援的數百座小村落,在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內,預計援助水井的開鑿、援建一棟木造兼具信仰及教育功能的村民庇護所;並希望能將 師父的自在語翻譯成緬文,提供給災區民眾一道清涼智慧的甘露法食(慈基會宜融/常法)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