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緬甸勘災工作日記----10/14

10.14(晴)

一早六點才剛聽到仰光街上烏鴉們的啼叫聲,從車程約一個半小時的勃固出發,前來飯店接我們的宏海法師、祖恆法師及協助開車的緬人”妙”等三人,準時出現在飯店門口。將行李放上車後,加上慈基會專職宜融菩薩和我,一共五人,就著淡淡的晨光,朝向一百零五英哩遠(約一百七十公里)伊洛瓦底省的縣城拉布達前進。

伊洛瓦底省位於緬甸南方,面積三萬五千多平方公里,與台灣差不多大小,平疇綠野,盛產稻米,是緬甸的米倉。此處地勢低漥,溪流縱橫交錯,居民皆以種稻或捕魚為生。沿江而立一幢幢高腳茅屋,點綴著幾棵高高的椰子樹欉,是此地最普遍的鄉間景觀。

這裡的地面大概只比海平面高一公尺,因此漲潮時,許多住戶便成了水中人家。還好百年來都沒碰到大水風災,因此藉著屋下的高腳立柱,也就和江海共融相安,立命生活了幾十年。直到今年五月,暴風夾著巨浪,讓這些毫無心理準備的居民,等到水漫過屋頂,除了幾棵零星的椰子樹,幾乎無處可躲、無處可逃…。

這一夜的暴風大水,讓伊洛瓦底省南部半邊成為重災區,每個村落的房屋幾乎全毀,往生人數據新聞報導有十萬多人;但當地民眾表示,實際數字可能三倍於此。

從仰光到拉布達,雖然只有一百零五英哩的路程,但因路況不佳,一路顛跳,最甚處連鼻樑上的眼鏡都飛跳到前座。為了舒緩臀背的疼痛,大家不停地變化坐姿,開了將近十個小時,在下午四點左右,終於抵達拉布達。不過比起一天一夜,甚至二天一夜的水路(一百七十英哩,約兩百七十多公里),十個小時已經讓我們非常感謝和滿意了。

由於外國人在緬甸不能隨意借宿於寺院,因此宏海法師為我們在拉布達飯店訂了一個最”好”的房間,有一台空調,但插頭壞掉;就算沒壞,拉布達每天也只供電兩個小時。

悶熱的夜晚,蚊子的攻擊,加上巧逢緬甸”點燈節”,連續三天從街上傳來徹夜的歌聲,讓我有機會從一肚子的嘀咕,慢慢地反省、體會到菩薩行者的不容易!什麼該提、什麼該放,唯有實際走一遭才能真正地體驗與學習。是自我的安穩舒適重要,還是大眾的生活疾苦要緊,想想還真是慚愧與汗顏!
暫離原本熟悉的生活環境,才知道原來~~
能有一段平坦的路走,是福報
能有一張乾淨的床睡,是福報
能有一支可以吹到天亮的電風扇,是福報
能有一口乾淨的水喝,是福報
能有一柱不黃濁的清水淋浴,是福報

原來每天看似稀鬆平常,自然如呼吸般的種種,都是眾人的奉獻與佈施,除了更懂得惜福外,更提醒自已要隨時感恩、隨處報恩!願二六時中,恒念大眾、服務大眾(慈基會常法)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