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緬甸勘災工作日記----10/16

10.16(晴)

10月16日早上六點,一行人在天剛破曉時分,自「拉布達」港口再次乘船出發,經三個小時的船程抵達「絲路塞」(風災中往生數百人,現存1,000人)。接近正午時,我們再度啟程,歷時四十分鐘後,造訪另一個更接近出海口的村莊-「咪邱藹」(原有1,520位村民,風災後475人往生,目前加上鄰近村莊搬入居民共有2,300多人)。

協助我們的船伕和當地的人們憶起風災,說到當時由於海水倒灌,引進大水,在長達十一個小時的風雨肆虐中,潮水一波波地向村落襲來,大水最高時漲至十二至二十英呎,約莫有四到六公尺高。有人們爬到椰子樹上躲避,見潮水一漲便再往上爬一些,當天亮水退了以後,才發現自己已經高掛在椰子樹的頂端,就著僵硬的四肢,不知該怎麼回到地面。

由於伊洛瓦底江的支流貫穿各地,颱風引發的漲潮造成淹水,加上伊洛瓦省多屬平原地型,當地多數房舍都不牢固且依水而建,許多居民在不識颱風威力的情況下,甚至企圖搭乘自家小漁船逃走,因而釀成嚴重災情;在「絲路塞」對岸更造成全數居民(共800多人)被水捲走的悲劇。在這些村子裡沒有刺眼的紅、藍帆布,僅存的只有那一根根原本架起無數個溫暖家庭的高腳木樁,零落而孤伶地站在水中……。

學童就學現況方面,災區校舍受損嚴重,在「絲路塞」有間學校只剩下幾層階梯。當地原有四百多位學童,如今亦僅剩一百餘位。而鄰近「咪邱藹」的兩個小村落,更因風災導致高達七成的死亡率,目前其中一個村莊臨時搭建的小學裡,全校只剩十七位學生。

造訪「咪邱藹」時,幾近破敗的景象讓我留下深刻印象,但更令我感到震憾的是,當請教翻譯是不是因為當地欠缺「清潔」的概念,所以經歷風災五個多月後還是到處可見斷垣殘壁?沒想到老和尚告訴我們,現在的景象是全村居民花了兩、三個月時間一起清理後的「成果」。居民憶起風災後的情景時說道:當時四處都是殘骸,垃圾堆積如山,最高時達到三、四公尺高。

如今在所有人的同心努力下,拉布達附近還有六百個多個像這樣的村莊正開始重建,但願伊洛瓦底省居民的生活能早日步上正軌(慈基會宜融/常法)。

TOP